1. 
    
    <del id="pp7wm"><form id="pp7wm"></form></del>
    1. <del id="pp7wm"></del><th id="pp7wm"><progress id="pp7wm"></progress></th>
      1.  
        當前位置 : 首頁 > 資訊中心 > 時政要聞
         

        新華網(wǎng)評:270張照片,看到“薪火相傳”

          新華網(wǎng)記者 陸波岸

          教師節(jié)前夕,一張270名大山教師肖像拼版照片刷屏朋友圈。從“50后”到“80后”,照片涵蓋了幾代教育“守山人”的燦爛笑容和默默堅守。

          這是新華社記者歷經(jīng)11年走進廣西20個縣130多所大山學(xué)校,用6萬多張照片陸續(xù)記錄270多名大山老師工作生活的一部分。

          這些老師工作的學(xué)校,絕大部分地處廣西少數(shù)民族地區(qū)、大石山區(qū)和邊境地區(qū)。群山包圍,林深路遠,有些學(xué)校離縣城兩三個小時的車程,甚至更遠,絕大部分學(xué)校只有一兩名老師和幾名學(xué)生,有的只有一名老師和一名學(xué)生。

          有人曾問,只有幾名學(xué)生的大山“袖珍學(xué)?!边€有存在的必要嗎?教育“守山人”的問答是:有必要!原因很樸實。如果撤銷這些學(xué)校,很多孩子就得到很遠的學(xué)校就讀,有些甚至要到離家三四十公里外的地方上學(xué),山路彎彎開車一趟需要1個多小時,這對小學(xué)一二年級的學(xué)生來說非常困難,家長早晚接送也非常麻煩,甚至不現(xiàn)實。

          為了讓大山孩子一個也不能少、一個也不掉隊地接受義務(wù)教育,一代代教育“守山人”長年累月在這里堅守。平時,他們既要給學(xué)生上課,又要照顧他們吃飯睡覺,成為大山孩子的“老師、廚師兼保姆”。然而,自從懷揣教書育人的理想走進大山,他們不問山多高,不問路多遠,始終滿腔熱血傾注于這方艱辛又充滿希望的講臺,接力守望大山的未來與夢想,為人師表,不忘初心,縱然青絲換白發(fā),依舊無怨無悔。

          我們用鏡頭記錄下了270個燦爛的笑容,也見證了大山教育事業(yè)的接力守望、薪火相傳。

          拼版照片中的每一個笑容背后都有動人的故事。生于1955年的李祖清老師,曾在一次家訪歸途中被毒蛇咬傷致右腳小腿肌肉萎縮、骨骼壞死,戴上假肢在廣西灌陽縣洞井瑤族鄉(xiāng)大山里站了一輩子講臺。1963年出生的龔壽新老師,是廣西昭平縣五將鎮(zhèn)良風(fēng)村小學(xué)沖尾教學(xué)點的唯一老師,從走上講臺到退休,他在這個大山深處的教學(xué)點堅守了42年,一天都沒離開。1970年出生的黃永勇和1972年出生的黃秀碧,是廣西德保縣東凌鎮(zhèn)新屯村那王教學(xué)點的教師“夫妻檔”,近20年攜手在這所大山學(xué)校守望。1988年出生的石夏月老師,帶著母親兒子一頭扎進廣西靈川縣蘭田瑤族鄉(xiāng)東良教學(xué)點,一心想把自己所見所學(xué)教給大山里的孩子,幫助他們走向更加美好廣闊的世界?,F(xiàn)在,大山里已經(jīng)出現(xiàn)“90后”教師的身影,人們不斷看到大山教育的新活力、新希望。

          時光流逝11載,照片上這些老師培養(yǎng)的一批批孩子很多已經(jīng)長大走出大山。然而,當新學(xué)年的鐘聲清脆敲響,這張照片上還沒有退休的老師又回到講臺,接力澆灌大山的希望與夢想。諄諄善誘,瑯瑯書聲,山梁幾度春草綠,初心還是當年紅。

          延伸閱讀:

          教育“守山人”的見證

         
        欧美日韩午夜国产一区,亚洲欧洲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,国产欧美精品一区,秋霞在线毛片免费天天看
        1. 
          
          <del id="pp7wm"><form id="pp7wm"></form></del>
          1. <del id="pp7wm"></del><th id="pp7wm"><progress id="pp7wm"></progress></th>